高效储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高效储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2007年获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2019年通过教育部验收,2023年通过教育部评估,结果为优秀。中心由陈军院士牵头建设并担任主任,20204月中心第一次换届,由程方益教授任主任,袁明鉴教授、陶占良教授任副主任。202311月第二次换届,由程方益教授任主任,袁明鉴教授、张新星研究员任副主任。

中心总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固定资产4.3亿元。现有固定人员53人,包含研究人员47人、技术人员4人、管理人员2人。中心汇聚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术专长融合的专业人才队伍,包含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四青人才16人。

中心面向“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目标,以服务清洁能源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依托化学、材料两个国家“双一流”学科,针对能量高密度储存与高效率转换、能源催化转化及过程强化、储能材料设计优化与器件集成应用等重要科学和技术问题,开展从基础科学到工程化的链条式创新研究。中心形成了“分子基储能材料”、“低碳能源催化材料”、“高效化学电源”三个主要研究方向,围绕高效储能材料与器件,打造了材料可控制备、先进测试表征、应用开发示范三个平台。基础科学研究方面,致力于氢//镁储存材料和光-电转化新材料理性设计和性能构效规律认识;技术研究方面,致力于储能材料规模化制备工艺,电化学储能和光电器件组装、系统集成和性能评估。

在储能电池方面,中心先后开发了基于高电压尖晶石和高容量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的高比能锂离子电池,基于尖晶石纳米催化剂的金属空气电池,基于有机电极材料可充水系电池与低温电池,与多家电池企业进行产学研用合作开发与技术转化。在能源清洁转化和生产方面,中心开发系列微纳结构绿色催化剂用于聚氯乙烯生产与蓖麻基生物航空煤油制备,建成中试放大基地和生产示范平台,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中心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氢能”“储能与智能电网技术”重点专项,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和重点项目等一批重要科研任务,以及多项企业横向开发课题。中心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一等奖、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天津市技术发明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20余项。

中心响应新能源和储能行业快速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积极建设“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新工科特色专业。中心举办“碳中和科技周”、“中学生科学营”等系列科普活动,以及“双碳科技产学研峰会”、“新能源存储与交叉论坛”、“新能源卓越讲座”、“eScience高峰论坛”等系列品牌学术会议,全方位助力新能源和储能领域的科学普及、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

 

教师办公系统 院级仪器管理平台 BETVlCTOR登录网站论文评审系统